2024年
全区拥有群众文艺团体327个,文化馆20个(含19个分馆),公共图书馆35个(含34个分馆),博物馆(纪念馆)11个,街道(镇)文化站19个,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4个。共有晨晚练点123处,智慧社区健身中心67个,乡镇全民健身中心11个,健身步道16条,室外运动场63个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121个市级标准化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26个,比上年增长8.2%,其中医院55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1个,专科疾病防治院(所、站)1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101个,村卫生室77个,诊所、卫生所、医务室573个。卫生技术人员24620人,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989人,注册护士12990人。拥有床位数15620张,新增221张。
2023年
全区拥有群众文艺团体298个,文化馆20个(含19个分馆),公共图书馆30个(含29个分馆),博物馆(纪念馆)8个,街道(镇)文化站19个,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0个。共有晨晚练点107处,智慧社区健身中心59个,乡镇全民健身中心11个,健身步道4条,室外运动场46个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112个市级标准化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6个,同比增长9.8%,其中医院55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1个,专科疾病防治院(所、站)1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91个,村卫生室79个,诊所、卫生所、医务室56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23578人,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20人,注册护士12490人。拥有床位数15399张,新增693张。
2022年
全区拥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248个,文化馆1个(含8个文化馆分馆),公共图书馆1个(含24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博物馆(纪念馆)6个,街道、镇文化站19个,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0个;全民健身工程点290余处。共有晨晚练点105处,智慧社区健身中心48个,乡镇全民健身中心11个,健身步道4条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108个市级标准化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17个,同比增长16.0%,其中医院54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1个,专科疾病防治院(所、站)1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90个,村卫生室79个,诊所、卫生所、医务室464个。卫生技术人员29348人,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108人,注册护士11929人。拥有床位数14706张,新增418张。
2021年
全区拥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240个,文化馆9个(含8个文化馆分馆),公共图书馆25个(含24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博物馆(纪念馆)8个,街道、镇文化站17个,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8个;全民健身工程点250余处。共有晨晚练点92处,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6个,乡镇全民健身中心11个,健身步道4条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103个市级标准化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63个,新增61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2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14822人,床位14288张,新增2740张。
全年全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2.49:100。
2020年
全区拥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240个,文化馆9个(含8个文化馆分馆),公共图书馆21个(含20个图书馆分馆),博物馆(纪念馆)1个,街道、镇文化站17个,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3个;全民健身工程点250余处。共有晨晚练点92处,健身驿站6个,健身步道3条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95个市级标准化社区(村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02个,新增98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7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15260人,床位11548张,新增2036张。
全年全区合法生育率达98.2%,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9.7:100,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%。
2019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43个,区级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21个(含20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街道、镇文体站17个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13338户。共有晨晚练点106处,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0余次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146个社区(村)公共文化服务中心、93个示范性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04个,新增73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3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14614人,床位9512张,新增198张。
全年合法生育率达98.8%,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9.4:100,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%。
2018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50个,文化馆9个,公共图书馆22个(含21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街道、镇文体站17个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18867户。共有晨晚练点313处,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6次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65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,88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31个,新增89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2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 13794人,床位9314张,新增109张。
全年合法生育率达99.1%,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7.2:100,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%。
2017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40个,文化馆8个,公共图书馆15个(含14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街道、镇文体站17个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20418户。共有晨晚练点255处,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0余次,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50.16万人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63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,133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2个,新增63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2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 12089人,床位9205张,新增93张。
全年合法生育率达99.2%,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.4:100,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%。
2016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已注册33个,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5个(含14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街道、镇文体站17家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%,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25667户。共有晨晚练点380余处,全年建设全民健身工程108处,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5万余人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63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17个,新增62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3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 10034人,床位9091张,新增399张。
全年合法生育率达98.9%,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.3:100,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%。
2015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46个,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2个(含11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,街道、镇文体站17家。原四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%,有线电视用户达33452户。共有晨晚练点380余处,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00余次,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0余万人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78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、66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5个,新增57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48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 8816人,床位8620张,新增1899张。
全年合法生育率达95.4%,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3.1:100,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%。
2014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24个,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1个(含10个社区、村图书分馆)。原四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71.3%,有线电视用户达26899户。全区共有区级文体总会1家、区老年体协1家、区门球协会1家、街道、镇文体站17家、各项目社区(村)体育活动组织220家、晨晚练点380处,各类运动场馆281处,社区健身房92个,体育健身人口约40万人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80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、54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8个,新增25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34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 9425人,床位7550张,新增330张。
2013年
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185个,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个。原四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60%,有线电视用户达22643户。全区共有区级文体总会1家、区老年体协1家、区门球协会1家、街道、镇文体站17家、各项目社区(村)体育活动组织200家、晨晚练点300处,各类运动场馆257处,社区健身房83个,体育健身人口35万余人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74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、42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8个,新增34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34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9330人,床位7220张,新增832张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,门诊人次由月均15654人次上升到33214人次;住院人次月均由486人次上升到1187人次;门诊次均费用由89.7元下降到78.1元;住院次均费用由1545元下降到1340元,医改成果切实惠及老百姓。
2012年
全区拥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185个,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个。原四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45%,有线电视用户达20455户。全区共有区级文体总会1家、区老年体协1家、区门球协会1家、街道、镇文体站15家、各项目社区(村)体育活动组织91家、晨晚练点125处,各类运动场馆40余处,社区健身房80余个,体育健身人口24万余人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,已建成87个农家书屋、64所社区未成年人绿色网吧、40个示范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。
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4个,新增21个,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33个,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。卫生技术人员9286人,床位6388张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,门诊人次由月均15654人次上升到17553人次,同比增长12.2%;住院人次月均由486人次上升到563人次,同比增长15.9%;门诊次均费用由89.7元下降到62.4元,同比减少30.4%;住院次均费用由1545元下降到1340元,同比减少13.3%。
2024年
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0.017平方公里,其中公园绿地37.564平方公里,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.2%。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*为80.3%。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 质稳定达标,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4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2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.0103人。发生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2起,死亡12人。发生火灾事故662起,死亡0人。
2023年
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79.955平方公里,其中公园绿地37.5644平方公里,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.2%。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*为86.3%。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*水质稳定达标,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*100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1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30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.019人。发生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8起,死亡18人。发生火灾事故881起,死亡3人。
2022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.2%。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国家、省、市控水质断面年均水质达标或优于III类比例达100%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%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7995.5公顷,全年新增14.4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3473.15公顷,全年新增14.4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0.2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2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4人。发生亡人交通事故47起,死亡48人。发生火灾事故867起,伤亡3人。
2021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4.1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6个国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达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4.3分贝(dB),稳定达标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30.78公顷,全年新增18.95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790.61公顷,全年新增3.20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9.6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9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9人,其中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2人,市政道路维修行业事故死亡1人,房屋维修装修工程事故死亡2人,房屋建筑事故死亡2人,其他建筑事故死亡1人,其他事故死亡1人。
2020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以PM2.5计为84.7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达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4.3分贝(dB),稳定达标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14.8公顷,全年新增8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788.6公顷,全年新增0.5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9.6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1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1人,其中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6人,建筑工地机械伤害事故死亡2人,建筑工地高处坠落事故死亡3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154人。
2019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5.1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达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4.4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07公顷,全年新增156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788公顷,全年新增41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9.5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事故6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046人。
2018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.2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达97.2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3.9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751公顷,全年新增81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747公顷,全年新增49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9.5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事故5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4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0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036人,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人。
2017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,以PM10计为95.6%,以PM2.5计为73.5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优良,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达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.3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669公顷,全年新增158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698公顷,全年新增125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9.5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事故8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8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078人,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5人。
2016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,以PM10计为95.6%,以PM2.5计为71.9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.5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511公顷,绿地率42.8%,绿化覆盖率48.8%。全年新增52.6公顷,其中新增公园绿地23.5公顷,新增立体绿化4.0公顷。
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38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2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6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42人,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人,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0.85人。
2015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,以PM10计为96.3%,以PM2.5计为65.2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.9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绿地面积达3316.5公顷,全年新增173.3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472.6公顷,全年新增121.7公顷,绿化覆盖率达48.0%。
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075人,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5人。
2014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,以PM10计为94.7%,以PM2.5计为60.5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,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100%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.7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绿地面积(含湘江新区)达3143.2公顷,全年新增282.9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351.0公顷,全年新增220.7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(含湘江新区)达42.3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0起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9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4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,校车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人。
2013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,以PM10计为83.0%,以PM2.5计为54.6%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分贝,稳定达标。全区绿地面积达2860公顷,全年新增111.6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130公顷,全年新增68.1公顷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2.0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0起,较上年上升了17.0%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0人,较上年上升25.0%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5人、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人。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0.111人;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.0145人;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0.6人。
2012年
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.9%,优于全市平均值1.2个百分点。共削减化学需氧量16259吨,氨氮减排1829吨,按期完成1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。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2.5分贝,较去年下降0.4分贝。全区绿地面积达2495公顷,其中公园绿地1062公顷,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9.4%。
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46起,较上年上升了3.0%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4人,较上年下降25.0%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、消防火灾事故死亡1人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1人。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。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0.625人;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.038人;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0.7人。
2024年
全区年末农村公路里程1517.88千米,已硬化里程1517.88千米。其中国省道25.29千米;县道67.24千米;乡道114.77千米;村道1310.59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81座,桥梁长度3925.22延米,其中大中桥26座,长度为1883.48延米;小桥155座,长度2041.74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1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。
2023年
年末有农村公路里程2596.03千米,已硬化里程2446.68千米。其中国省道84.55千米,已硬化84.55千米;县道204.37千米,已硬化204.37千米;乡道214.12千米,已硬化214.12千米;村道2092.99千米,已硬化1943.64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260座,桥梁长度5538.46延米,其中大中桥35座,长度为2558.16延米;小桥225座,长度2980.30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2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。
2022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380.2千米,已硬化里程1380.2千米。其中国省道14.4千米,已硬化14.4千米;县道158.5千米,已硬化158.5千米;乡道114.0千米,已硬化114.0千米;村道1093.3千米,已硬化1093.3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90座,桥梁长度2937.4延米,其中大中桥40座,长度为1360.4延米;小桥150座,长度1577.1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1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。
2021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380.2千米,已硬化里程1220.2千米。其中国省道14.4千米,已硬化14.4千米;县道158.5千米,已硬化158.5千米;乡道114.0千米,已硬化114.0千米;村道1093.3千米,已硬化1093.3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90座,桥梁长度2937.4延米,其中大中桥40座,长度为1360.4延米;小桥150座,长度1577.1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1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。
2020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380.2千米,已硬化里程1220.2千米。其中国省道14.4千米,已硬化14.4千米;县道158.5千米,已硬化158.5千米;乡道114.0千米,已硬化114.0千米;村道1093.3千米,已硬化933.3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87座,桥梁长度2853.3延米,其中大中桥40座,长度为1360.4延米;小桥147座,长度1492.9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1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。
2019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542.9千米,已硬化里程1226.3千米。其中省道15.4千米,已硬化15.4千米;县道158.5千米,已硬化158.5千米;乡道114.9千米,已硬化114.9千米;村道1254.2千米,已硬化937.7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84座,长度2803.0延米,其中大中桥40座,长度为1360.4延米;小桥144座,长度1442.6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1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共有民渡2个。
2018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542.9千米,已硬化里程1138.3千米。其中省道15.4千米,已硬化15.4千米;县道158.5千米,已硬化156.6千米;乡道114.9千米,已硬化114.1千米;村道1254.1千米,已硬化852.2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9座,长度2656.0延米,其中大中桥38座,长度为1278.4延米;小桥141座,长度1377.6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6个,其中民渡5个,义渡1个。
2017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542.9千米,已硬化里程1066.1千米。其中省道15.4千米,已硬化15.4千米;县道158.5千米,已硬化156.6千米;乡道114.9千米,已硬化114.1千米;村道1254.2千米,已硬化780.1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4座,长度2424.9延米,其中大中桥35座,长度为1076.3延米;小桥139座,长度1348.6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6个,其中民渡5个,义渡1个。
2016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357.0千米,已硬化里程921.4千米。其中省道8.3千米,已硬化8.3千米;县道160.8千米,已硬化153.8千米;乡道137.7千米,已硬化120.2千米;村道1050.2千米,已硬化639.1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4座,长度2424.9延米,其中大中桥35座,长度为1076.3延米;小桥139座,长度1348.6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6个,其中民渡5个,义渡1个。
2015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008.9千米,已硬化里程855.4千米。其中省道8.3千米,已硬化8.3千米;县道160.8千米,已硬化153.8千米;乡道137.7千米,已硬化120.2千米;村道702.1千米,已硬化573.1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4座,桥梁长度2424.9延米,其中大中桥35座,长度为1076.3延米;小桥139座,长度1348.6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3个,其中民渡1个,义渡2个。
2014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008.9千米,已硬化里程805.4千米。其中省道8.3千米,已硬化8.3千米;县道160.8千米,已硬化153.8千米;乡道137.7千米,已硬化120.2千米;村道702.1千米,已硬化523.1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4座,桥梁长度2417.9延米,其中大中桥35座,长度为1069.3延米;小桥139座,长度1348.6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4个,其中民渡2个,义渡2个。
2013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968.9千米,已硬化里程665.4千米。其中省道8.3千米,已硬化8.3千米;县道160.8千米,已硬化153.8千米;乡道137.7千米,已硬化120.2千米;村道662.1千米,已硬化383.1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3座,桥梁长度2278延米,其中大中桥34座,长度为929延米;小桥139座,长度1349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4个,其中民渡2个,义渡2个。
2012年
全区农村公路里程968.9千米,已硬化里程562.9千米。其中省道8.3千米,已硬化8.3千米;县道160.8千米,已硬化153.8千米;乡道137.7千米,已硬化117.7千米;村道662.1千米,已硬化283.1千米。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73座,桥梁长度2291延米,其中大中桥34座,长度为942延米;小桥139座,长度1349延米。全区拥有客运站4个,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,简易客运站3个。共有渡口4个,其中民渡2个,义渡2个。
2024年
全区共有区属公办中学32所,在校学生45996人;小学93所,在校学生151658人。共有幼儿园295所,其中公办园138所,局属公 办园129所,在园幼儿61620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26836.25万元,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杂费入学学生399719人次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享受“一费制”全免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入学学生392425人次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8929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9.8%,补助农村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696人次。全年新改扩建19所中小学校,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,扩充公办学(园)位2.36万个,铺排183个中小学幼儿园提质改造项目。
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,累计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739家;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3家,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2714家。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26.71亿元,技术合同登记件数5798件。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29.95亿元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(累计)*34998件,比上年增长12.5%;专利授权量*12539件,其中发明授权量*6728件。
2023年
全区年末普通高校数13所,普通高中数22所,普通初中数30所,普通小学数98所。全区共有区属公办中学29所,在校学生38177人;小学92所,在校学生145295人;幼儿园293所,其中公办园130所,局属公办园121所,在园幼儿66053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21168.6万元,义务教育阶段352783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享受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学生348434人次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4712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8.9%,补助农村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766人次。全年新改扩建14所中小学校,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,扩充公办学(园)位23790个,铺排145个中小学幼儿园提质改造项目。
全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0个,省级创新平台282个,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3家,当年入选湖南省技术攻关、“揭榜挂帅”重大科技项目1个。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27.39亿元,技术合同登记件数5061件。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1.61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.2%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(累计)*31120件,同比增长25.2%;专利授权量*12708件,其中发明授权量*6046件。
2022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25所,在校学生39614人;小学98所,在校学生136687人;幼儿园283所,其中公办园120所,局属公办园111所,在园幼儿73479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37498万元,所有义务教育阶段353094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331198人次学生全部享受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5326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4.3%,全部享受免杂费、免“一费制”入学,全年补助990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。全年新建开学7所中小学校,启动改扩建学校7所,铺排102所中小学幼儿园提质改造项目,推进10所新办幼儿园装修装饰项目。
全区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8个,省级创新平台195个,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2家,当年入选湖南省技术攻关、“揭榜挂帅”重大科技项目2个,当年入选长沙市技术攻关、“揭榜挂帅”重大科技项目6个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843件;每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37.55项,同比增长16.8%;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89.24亿元,同比增长307.8%;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30.6%。
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.7%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41115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.2%。
2021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8所,在校学生28036人;小学76所,在校学生98438人;幼儿园231所,其中公办园87所,局属公办园78所,在园幼儿61404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4771.59万元,所有义务教育阶段127341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124753人次学生全部享受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629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6.3%,全部享受免杂费、免“一费制”入学,全年补助465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10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4所),扩建学校4所,提质建设维修改造63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。
全区共有省级以上研发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84个,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4家。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193项,登记额464032万元,同比增长30.8%。授权专利数达13241件,同比增长25.6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822件,同比增长29.6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8292063万元,同比增长8.2%,实现增加值6549518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.6%。
2020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8所,在校学生22226人;小学73所,在校学生87307人;幼儿园207所,其中公办园62所,局属公办园53所,在园幼儿55122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1806.9万元,所有义务教育阶段212409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212409人次学生全部享受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858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9.0%,全部享受免杂费、免“一费制”入学,全年补助5758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。全年建成开学学校1所,在建学校4所,新启动建设学校2所,扩建学校4所,提质建设维修改造100余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,城区厕所改造62所学校。
全区共有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89个,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5家。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14项,登记额354744万元,同比增长107.0%。授权专利数达10543件,同比增长42.7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721件,同比增长39.6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6167156万元,同比增长6.3%,实现增加值4996342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.7%。
2019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7所,在校学生21260人;小学75所,在校学生77101人;幼儿园193所,其中公办园54所,局属公办园49所,在园幼儿43047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2147.86万元,所有义务教育阶段103456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96519人次学生全部享受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8311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8.0%,全部享受免杂费、免“一费制”入学,全年补助956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8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2所),扩建学校及幼儿园14所(完成建设7所),提质建设维修改造60余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。
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(含省部级)201个,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9家,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4691件,同比增长2.0%,授权专利数达7391件,同比增长10.0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65件,同比增长19.0%;签订技术合同1115项,成交金额17.10亿元,同比增长66.7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4502361万元,同比增长13.6%,实现增加值4640253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.0%。
2018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20所,在校学生17524人;小学74所,在校学生70686人;幼儿园177所,其中公办园34所,局属公办园28所,在园幼儿38164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720.4万元,所有义务教育阶段159941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159941人次学生全部享受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8599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1.1%,全部享受免杂费、免“一费制”入学,全年补助971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4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3所),扩建学校17所,提质建设维修改造60余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。
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(含省部级)121个,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4377件,同比下降0.4%,授权专利数达6716件,同比增长23.7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229件,同比增长5.4%;签订技术合同960项,成交金额10.0亿元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7071826万元,同比增长6.7%,实现增加值4922490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.9%。
2017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所,在校学生16979人;小学76所,在校学生60143人;幼儿园151所,其中公办园35所,局属公办园26所,在园幼儿32090人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,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%。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886.6万元,所有义务教育阶段149109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,执行公办教育标准的149109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“一费制”(含课本费、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)全免入学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7000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2.0%,全部享受免杂费、免“一费制”入学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16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15所),扩建学校7所,提质建设维修改造60余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。
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(省部级)57个,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4439件,同比增长46.0%,授权专利数达5428件,同比增长13.9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115件,同比增长21.5%;签订技术合同797项,成交金额6.87亿元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6451331万元,同比增长13.0%,实现增加值3973836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.1%。
2016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所,在校学生16085人;小学76所,在校学生53108人;幼儿园134所,其中公办园33所,局属公办园23所。全区小学、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%,小学辍学率为0%,初中辍学率为0%,城乡义务教育秋季“一费制”全免率达100%,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%,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572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2.5%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楼盘配套学校16所,扩建学校4所、提质建设维修改造60余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。
全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9891件,同比增长35.2%,授权专利数达4766件,同比增长7.9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41件,同比下降3.1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3603695万元,同比增长5.4%,实现增加值3249501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.6%。
2015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所,在校学生16762人;小学76所,在校学生41347人;幼儿园132所,其中公办园31所,局属公办园23所。全区小学、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%,小学辍学率为0%,初中辍学率为0%,城乡义务教育秋季“一费制”全免率达100%,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%,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6169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7.3%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15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11所),扩建学校1所、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3所,并对61余所中小学进行了运动场提质建设、校园文化建设和维修改造。
区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投入6219万元,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.8%,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.5元。全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7315件,同比增长35.7%,授权专利数达4416件,同比增长28.1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796件,同比增长56.5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2994588万元,同比增长6.2%,完成增加值3841199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.9%,较上年下降3.7个百分点。
2014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所,在校学生12640人;小学79所,在校学生41235人;幼儿园115所,其中公办园25所,局属公办园18所。全区小学、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%,小学辍学率为0%,初中辍学率为0%,城乡义务教育秋季“一费制”全免率达100%,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%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16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11所),扩建学校4所、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4所,并对8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运动场提质建设、校园文化建设和维修改造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931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5.4%。
区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投入4476万元,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.4%,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.31元。全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5391件,同比增长9.6%,授权专利数达3447件,同比增长12.2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48件,同比增长15.0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2048072万元,同比增长0.8%,完成增加值3917572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.6%,较上年上升3.0个百分点。
2013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所,在校学生12506人;小学83所,在校学生36706人;幼儿园80所,其中公办园25所,局属公办园17所。全区小学、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%,小学辍学率为0%,初中辍学率为0%,城乡义务教育秋季“一费制”全免率达100%,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%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7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3所),扩建学校3所、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2所,并对7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运动场提质建设、校园文化建设和维修改造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4680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9.9%。
区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投入3856万元,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.4%,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.30元。全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918件,同比增长6.5%,授权专利数达3073件,同比下降9.5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98件,同比增长18.1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189.8亿元,同比增长5.9%,完成增加值341.2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.6%,较上年下降3.4个百分点。
2012年
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6家,在校学生15369人;小学78家,在校学生33444人;幼儿园84所,其中公办园21所,局属公办园15所。全区小学、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%,小学辍学率为0,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.05%以内,城乡义务教育秋季“一费制”全免率达100%,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%。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6所(其中楼盘配套学校3所),扩建学校9所、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3所,并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运动场提质建设、校园文化建设和维修改造。学校建设总投入6.5亿元,其中财政投资2.4亿元。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426名,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27.5%。
区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投入2855万元,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.4%,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.27元。全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618件,同比增长1.4%,授权专利数达3394件,同比增长81.6%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45件,同比增长33.5%。
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0800105万元,同比增长17.1%,完成增加值3241522万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.3%,较上年提高1.9个百分点。